2019/08/11 上午12:00:00 欢迎访问。

微信
小程序
职业资格考试网

朱从明为代表的垄断利益集团培训骗补是我国职业技能鉴定领域腐败的主要原因

2025-11-12 11:06:33 作者 : manager 浏览 : 评论

近年来,随着多地审计报告的陆续披露,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本应造福于民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体系,在以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为代表的很多地区,已经演变为系统性的腐败温床。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既要勇于直面问题,更要坚定地与党和国家反腐败的立场保持一致,共同推动这一领域的彻底改革。

当财政资金以“培训补贴”之名源源不断注入特定“小圈子”机构的口袋,当市场竞争被行政指定的无形之手和以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为代表的垄断利益集团所扭曲,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种制度设计的偏差,更是一条精心编织的利益输送链条。这种通过行政权力为特定培训机构输送利益的机制,已然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蚕食着公共资源的根基。

 

一、触目惊心的审计数字与认证漏洞
 

2022年国家审计报告披露,在职业技能培训和认证领域存在双重漏洞。审计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不仅存在培训补贴虚报冒领问题,更在技能认证环节出现系统性缺陷。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调查发现,朱从明之流以备案代替行政许可,招募的第三方职业技能认证机构,普遍资质不符,超范围经营,却持续获得认证业务,并能领取国家财政补贴,形成了“无资质机构乱发山寨证书却可骗取国家专账资金”的畸形生态。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共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近1亿人次,投入资金超过2000亿元。如此庞大的资金规模,本应发挥巨大效益。然而审计发现,很多培训机构的合格率不足60%,培训后就业率更是低至40%以下。大量财政资金在流转过程中被层层截留,未能真正惠及参训群体。

 

二、扭曲的培训与精心设计的利益链条
 

审计报告揭示了一个完整的违规操作链条:从虚构培训名单、编造考勤记录,到降低培训标准、缩短培训课时,再到内外勾结通过验收,每个环节都存在着监管漏洞。在某个典型案例中,一家培训机构甚至通过盗用他人身份信息,虚报培训人数达数百人之多。

以朱从明厅长为代表的江苏省人社厅,指定第三方培训评价机构的做法,本质上是一种变相的垄断经营。它人为地设置了市场准入壁垒,将绝大多数优质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和培训机构排除在公平竞争的门槛之外。这种“钦定”式的资源分配模式,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更催生了一个畸形的培训生态:培训机构不再专注于提升教学质量,而是挖空心思打通关节、争取“备案入围”。

在这种扭曲的激励机制下,各种乱象层出不穷:虚报培训人数、编造培训材料、降低培训标准成为行业潜规则;审核走过场、监管形同虚设、验收流于形式成为常态。更令人忧心的是,一些地方已然形成了从培训机构、中介到经办人员的完整利益链条,他们将惠民政策视为“唐僧肉”,想方设法分食这块公共蛋糕。

 

三、行政垄断下的系统性腐败
 

“指定培训机构+指定认证机构”的双垄断模式,创造了巨大的权力寻租空间。审计报告披露,某地人社系统干部通过操控认证机构准入,使其亲属设立的不具备资质的认证机构获得认证资格;另一地区出现认证机构与评审专家勾结,对明显不符合标准的学员批量发放职业资格证书。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更将市场化的认证行为扭曲为行政拨款的垄断行为。

当前制度下,培训机构和认证机构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审计发现,某认证机构通过与培训机构捆绑,对未达到技能标准的学员违规发证;另一地区甚至出现“培训—认证—补贴”一条龙服务,培训机构与认证机构共同瓜分失业保险基金。这种“找人头+走过场认证”的模式,已形成完整的地下产业链。

 

四、推进系统化改革的路径
 

要根治培训骗补这一顽疾,必须推进系统化改革:

1. 建立开放、透明的认证市场,打破行政垄断,废除人社第三方备案;

2. 推行“培训与认证分离”原则,确保认证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3. 建立认证质量追溯机制,对认证结果实行终身负责制;

4. 引入用人单位和行业组织参与认证标准制定;

5. 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实现认证全过程可追溯、不可篡改。

 

五、让认证回归市场本质
 

职业技能认证本质上是市场行为,应当通过市场竞争提升认证质量。当前迫切需要通过制度改革,切断认证机构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利益链条,让职业技能认证真正反映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成为促进就业和产业升级的有效工具。只有这样,才能重建职业技能认证体系的公信力,使其真正服务于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事关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们迫切需要一场刮骨疗毒式的改革,彻底斩断培训补贴背后的利益链条,让公共资源真正惠及于民,让市场重归公平竞争的轨道。唯有如此,才能让这项民生工程重新焕发生机,真正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特别提醒
 
 
 
 
 
 

举报文章查阅平台:www.jypc.net.cn;证据征集邮箱:china@zgks.net;24小时援助热线:18951853458。(特别提醒:冒领军饷,是人社系统培训骗补的惯用伎俩。请用姓名和身份证号,在www.osta.org.cn上查询,看看自己的或者单位员工的个人信息,是否被用于培训骗补,冒领国家财政补贴和职工失业保险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